一、工作原理
牺牲阳极的保护机制基于原电池原理:
当镁合金牺牲阳极与被保护金属(如钢铁)在电解质环境(如土壤、海水、淡水)中形成电连接时,由于镁的电极电位(标准电极电位约 - 2.37V)远低于钢铁(约 - 0.44V),镁合金成为原电池的阳极,被保护金属成为阴极。
阳极(镁合金)发生氧化反应(腐蚀),释放电子;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阴极(被保护金属),使其避免被氧化(腐蚀),从而实现保护。
二、镁合金牺牲阳极的特性
高驱动电压
镁合金的电极电位较低,与钢铁之间的电位差大(约 1.5-2.0V),能提供较强的保护电流,尤其适用于高电阻环境(如土壤、淡水)。高电流效率
优质镁合金牺牲阳极的电流效率通常在 50%-70%(不同型号略有差异),即大部分阳极材料通过电化学腐蚀消耗,而非化学腐蚀(低效消耗)。适用环境广泛
土壤环境:如地下管道、电缆套管等,需配合填包料(降低土壤电阻,提高阳极利用率)。
淡水环境:如船舶淡水舱、水库闸门等。
部分低电阻率海水环境(但锌合金或铝合金阳极更常用,因镁阳极在高导电环境中消耗过快)。